人物名片:赵丹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设计艺术学院智慧出行方向负责人,湖南省交通工具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设计研究的范式建构、情感设计和交通工具领域知识研究。
指导学生作品获得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年度总冠军和“年度最佳学生设计奖”、最佳用户界面奖、最佳内饰设计奖、全国年度最佳设计院校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CDN最佳创新材料使用奖,火星生活设计大赛冠军,大工赛全国金奖,广汽设计大赛冠军等。2022年获评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设计艺术学院赵丹华老师。
X-fighting未来座舱概念、内舱半敞开式汽车、情景中的赋型动作设计......在设计艺术学院赵丹华老师的办公室,没有固守传统的汽车造型,只有你意想不到的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个有理有据的“狂想”
走进赵丹华的办公室,推演草图和汽车模型随处可见。满满一墙的作品,各式各样的汽车造型,呈现出极强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在赵丹华团队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如2021年北京越野设计大赛金奖作品《POP-RUN》,结合了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使车身可在多种形态间切换,为野外出行的驾驶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也有前卫到颠覆原有内外饰相分离的设计,如为“标致2030新一代跨界车”所做的创新概念设计作品《PEUGEOT BRIGHTNESS & DARKNESS》;还有获得了首届“未来座舱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的作品《X-fighting》,重新定义了未来战斗机座舱的结构布局和交互方式。
这些设计图纸美观、酷炫,但它们真的能被落地实现吗?
“科学是重在发现和使用的,工程是重在实现的,而设计就是把所有的东西连起来,落实到一个可能的结论上。”赵丹华介绍,探讨智能出行,不是要探讨怎么生产一辆车,而是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一台座椅舒适、驾驶舱精致、操作系统简单、对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的车?设计师提出的方案,就是对解决方法的探索。
“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著名的MAYA原则,指设计想法极度先进但仍为人所接受。赵丹华经常基于该原则与学生们探讨关于未来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的更多可能性,她说:“我不希望设计方案是一个妄想,而应是一个有理有据的‘狂想’。”
赵丹华老师在课上指导学生。
从“追着”学生投稿到一路斩获奖项
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年度总冠军、上汽国际汽车设计挑战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自2017年以来,赵丹华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国内外各类设计奖项三十余次,本人也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所有的获奖作品中,赵丹华对其指导的第一个获奖作品印象最为深刻。2017年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她所指导的学生们突破了现有汽车内外相分离的设计,提出用外壳包裹住内舱,而内舱处于半打开状态的设计。直到作品完成,赵丹华还很忐忑,“我最大的担心在于评委会不会认为这是一台车?”但她依然坚定地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坚持创意。
评委们认可这种超前的设计,该作品最终一举斩获年度最佳学生设计奖及最佳内饰设计奖。这一次的经历,让赵丹华看到,学生们的集思广益能让汽车设计的边界变得更开阔,这样创意发散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对汽车设计有更深入的思考。
2017年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PEUGEOT BRIGHTNESS & DARKNESS》。
有了这次经历,赵丹华开始一路“追”着学生投稿。当学生们对于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担心水平达不到参赛标准,不敢投稿或准备到一半想放弃时,赵丹华总会鼓励他们“哪怕丑到不行的方案都先投出去,勇于迈出第一步,之后再循序渐进,慢慢优化和进步。”
设计艺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嘉美说:“每次赵老师都会特别耐心地听完大家的想法,也会鼓励我们,指出每个人的闪光点,让不够自信的同学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赵丹华始终认为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她会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自己的想法,“我一定是把我自己完全抛弃,然后进入到学生的想法中,鼓励他们按照这个思路去做。”她希望最大程度呈现学生构想中那些纯粹而珍贵的闪光点,而不是反过来被老师自身的经验所束缚,“不能帮他想,得在符合他预设的前提下推他往前。”
2021年,赵丹华带领的学生团队就陆续获得了“未来火星生活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类金奖、再创经典计划·北京越野设计大赛决赛冠军、首届“未来座舱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对于比赛结果,赵丹华会淡定地告诉学生,最终结果不代表一切,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反思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比结果更有意义。
令学生放松的“赵姐姐”
“同学们,今天模块课的地点在美术馆,老师也不是我,而是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们。”在大三开设的智慧出行方向的模块课上,赵丹华的开场白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模块课基本上以小班教学为主,赵丹华希望在课上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表达,“设计要出彩,表达也要精彩。”她说,考虑到大一、大二同学们沉浸在高数和建模的世界里,接触的大多是公式,缺乏对设计理念的异质化表达。赵丹华特地邀请了艺术家来讲解作品,陈述个性化的创作理念与背后的故事。美术馆里,同学们直呼精彩!
理论型的课程《造型特征与情境设计》中,赵丹华也一改往日“我教你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反思、探究,并把难点重点细化分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很喜欢和赵姐姐交流。”设计艺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郭昊闻亲切地称呼赵丹华为“赵姐姐”,这也是大多数同学对她的称呼。大家经常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赵姐姐”探讨一些天马行空的思路,这是赵丹华乐于看到的。
赵丹华常说:“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由8分的熟悉和2分的惊喜构成的。设计者的创造力也是在一定的逻辑推理上的意外惊喜”。她希望学生多跟她探讨,不限于设计思路,也可以是自己近期看的书、经历的事,这些都有助于“灵感”的迸发。
设计艺术学院2021级研究生李铭宇说:“赵姐姐总会把专业知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传授给我们,同时严格要求我们,精益求精,冲出自己的舒适圈。”
从事设计是有多种可能性的,赵丹华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心与内在动力,笃定地知道所有老师都会支持他们去自由地探索自己的兴趣方向,同时主动认识到自己作为设计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人类创造更好、更多可能性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令学生敬爱的“赵姐姐”。
来源:融媒体中心
记者:余路遥
摄影:陈佳雯 受访者供图
实习编辑:曹娇
责任编辑:余楚倩 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