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你好,自卑亭!

时间:2023-02-20 15:05

东方红广场的一角

校办公楼遥遥相望

喧闹人声里 绿荫掩蔽处

藏一小亭 名唤自卑

627CB

▲自卑亭位于东方红广场的东北角。吴燕殊/摄

相信很多初来湖大的同学不禁会问

自卑亭为何称为自卑?

自卑亭名源出《礼记·中庸》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

每一个人的起点都是从低处开始

进而登高望远

“自卑”一词

是谦卑之意

更是一种君子之道

自卑的人文精神

伴随岳麓书院文化发展

源远流长,弦歌不绝

29D6C

▲自卑亭正面。曹娇/摄

自卑何来?

登临岳麓山

需要由低登高

一步步地往上走


清康熙27年(公元1688年)

长沙郡丞赵宁在路旁建自卑亭

供行人歇脚

与朱子所建“道中庸”“极高明”二亭呼应

又为勉励学者自省

命亭名“自卑”

1586A

▲自卑亭简介。吴燕殊/摄

乾隆24年(1759年)

书院山长欧阳正焕重修自卑亭

作《重修自卑亭记》

深感学习如登自然高峰

也应“毋废半途”“毋阻一涧”

1D8BE

▲车万育书写“自卑亭”。陈佳祺/摄

嘉庆17年(1812年)

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主持重修

迁该亭于通向书院的大道正中

开辟东西大门接引游人


现存自卑亭为清咸丰11年(1861年)建造

亭名由清代山长车万育所题

笔酣墨饱 刚健雄浑


如今道中庸亭、极高明亭均已不复存在

唯有自卑亭仍安静坐落在岳麓山脚

自卑亭过去作为岳麓书院的一部分

现在成为了湖大“新八景”之一

自谦自谨,自强不息

此时此地,躬身前行

激励湖大学子砥砺奋进

31921

▲俯瞰绿荫深处的自卑亭。吴燕殊/摄

自卑亭之建筑艺术

2B1AB

▲自卑亭背面。陈佳祺/摄

自古以来

“亭”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重要存在

本是路旁供行人止息的场所

而在岁月长河里

其艺术价值逐渐凸显


自卑亭亭身呈四方形,坐西向东

亭系砖木结构,总体呈白色

四周开辟木制拱门

下有东西向青石板道相连

62C12

自卑亭檐角线条。陈佳祺/摄

单檐歇山顶低调沉稳

亭角线条流畅上翘

云纹瓦当 彩漆斑驳

吻兽肃立 质朴古拙

4C86B

▲自卑亭檐角的延伸感。陈佳祺/摄

1A053

▲檐角上的走兽。吴燕殊/摄

14E35

▲展窗简介。曹娇/摄

亭外设有展窗简介

介绍自卑亭的历史发展

俯身筑有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碑石

亭内横木朱漆

六角宫灯装饰

《自卑亭记》《重修自卑亭记》碑石嵌于墙内

▲自卑亭内部碑拓。吴燕殊/摄

1FF32

▲自卑亭是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曹娇/摄

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

6A06E

▲陈佳祺/摄

面对东方红广场的宏伟雕像

面对庄严典雅的校办公楼

面对高高耸立的图书馆

面对巍巍麓山

面对泱泱湘水

自卑亭是那样的渺小甚微


然而

它身处车水马龙之中

仍处乱不惊

它坐落在现代建筑之中

仍古朴庄重


来往的游人与学子

或可湘江登岸后

在牌楼指引下沿古道西行

经由登高路直上岳麓山

或可一路向北

走完长长的烟火麓山南

投入图书馆的安静怀抱


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

先贤与后俊在此会面

百年自卑亭

赓续学府千年文脉

自卑精神

1A514

▲吴燕殊/摄

济江登岸 麓趾之阳

飞檐翘角 青瓦白墙

游人息足 学子引航

伫立自卑亭前 仰望巍巍麓山

不禁会感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内心会感到谦卑、渺小

但同时又会有脚踏实地之感


自卑亭精神在今天

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告诫人们不论是道德修养

还是学业修习

都必须从近处着眼

从低处入手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这是一种内敛隽永

更是一种自信与修养

所谓“万丈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唯其如此

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


学海无涯 歧路迷茫

求学之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困境

再远的路 也要踏踏实实走下去

再高的山 一步一步来总能登顶

来源:融媒体中心

参考资料: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报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

《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校园文化景观符号的研究》(李鑫,2013)

统筹:曹娇

文案:武心悦

摄影:吴燕殊 陈佳祺

实习编辑:曹娇

责任编辑:蒋鼎邦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