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主讲教师之一,主编或参编了国家级大学英语教材4本,出版学术编著1部,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共10余项,她就是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曾晓燕。
对有着21年《大学英语》丰富教学经验的曾晓燕来说,她一直认为年轻人的英语学习应以需求目标为导向,鼓励学生从生活、科研等实际需求出发,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她会从生活与学习实践中发现新资讯并将其与课本联结,将英语口语、阅读、听力、写作等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透彻。
电气院的孙刚同学本硕博一路读上来,对大一刚入学就遇到的曾晓燕老师印象很深。他说:“曾老师对英语学习的理解深刻地影响了我,她希望学生以实际需要或个人爱好为动力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习惯。遇到一位英语教学理念地道的老师,我很幸运。”在曾晓燕的鼓励下,孙刚阅读了大量的英语著作,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还经常去学校的英语角和同学们交流。如今,孙刚已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状态。
近年,“课程思政”成为高校的焦点话题之一,英语教学如何在课程中体现思政目标,曾晓燕和同事们一起在探索。她介绍说,在她主讲的《大学英语》、《国际交流实用英文写作》、《英文写作实训》三门课及担任副主编的一册《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都会融入更多有关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和核心素养的素材和案例,创设思政语境,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打好基础。
大学英语部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近些年,曾晓燕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将近500课时,但她仍坚持在酷暑小学期给学生上《写作实训课》。对学生,对课堂,曾晓燕一直都是积极享受工作的状态,她亲和明媚的气质也吸引着学生。
孙刚回忆起2011年《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曾晓燕:“那时曾老师青春漂亮,性格温和,讲课互动中多鼓励,很少批评同学,同学们都喜欢她,她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曾晓燕对学生们的耐心和包容,让很多届学生记忆犹新。刚入校时,有些同学英语基础不稳,上课紧张,听不懂,她便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有些知识点,曾老师讲完一遍,如果同学没听懂,还会再讲一遍,还没听懂,还会讲第三遍。”同学回忆说。
疫情阶段,因为邻居家装修有些噪音,曾晓燕为了不影响学生上网课的质量,坚持每天跑院里办公室或教室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给学生上课,她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学期。
有时,曾晓燕会拍些学校的风景发在班级群,让在线学习累了的同学们心情放松,以解思校之情,班级群一下变得更活跃,师生的心也更靠近了。
记者:雨田
实习编辑:谭超颖
责任编辑: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