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对面到面对屏,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课堂表达到影音化、网络化表达,为了打通在线教育的“任督二脉”,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在这个超长寒假里秀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梅慧:把演播厅“搬”到学生家中
梅慧老师(后排正中)与同学们在一起。
“全副武装”上课,“电脑、手机、iPad、笔、纸”成了播音系梅慧老师上课的“五大法宝”。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进课堂互动气氛,二月初起,梅慧老师就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网络授课方式,最终采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群多平台授课,让“五大法宝”各尽其用。
“宅家花式技巧大pk”学生作品推送截图。
线上授课给实践环节带来了挑战,梅慧老师切换思路,将播音系课程要用到的演播厅“搬”到学生家中,结合要上的生活类节目主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宅家花式技能大pk”活动,让学生在家学习节目主持。梅慧老师提到,很多学生一改在学校演播厅的紧张,在家中练习不仅有心理上有放松,在课程学习上也有突破。
“为爱发声,中国加油”活动推送截图。
疫情期间,梅慧老师带领2018级播音班的同学开展了“为爱发声,中国加油”原创有声融媒体作品创作活动,围绕生命价值、爱与责任等多个角度,以朗读和图文的方式,自制稿件三十余篇,发布在“慧眼识声”班级公众号上。在审稿过程中,她体会到了学生们创作的用心,感受到了作品中体现的家国大爱。2018级播音班张千慧同学对此次活动感触颇多,“不仅体会到了疫情面前默默守护的人间大爱,还掌握了创作的很多要点。”
“只要我们动脑筋去设计好一些教学项目,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可以最大程度开发出学生的创作力。”梅慧老师总结说。
戴松:把所有的平台都试一遍
“我就在那两个星期里把所有的平台都试过了。”对从未上过网课的戴松老师来说,先行先试是全面掌握各大授课平台优点的好办法。
戴松老师这学期给2019级新闻传播专业四个班的学生教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这门课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网上教学正式开始前,戴松老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系列工作坊”培训活动,结合其他老师的经验分享和自己反复尝试,最终确定了“腾讯会议+雨课堂+微信群”线上教学模式。
戴老师在课前发布预习资料。
“这部片子是用怎样的顺序讲述的?讲了几个故事”“《浮生一日》是用什么线索来结构素材的?”这是戴松老师发给学生的预习思考问题。他常将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提前预习,还会分享一些电视摄像的讲解视频作为拓展内容。
第八周的电视节目《浮生一日》编辑课程中,学生互动活跃,积极回答问题,预习成效非常明显。“课前的预习视频真的超赞,结合老师上课的互动,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2019级的汪杨浩同学说道。
戴松老师教学认真负责,课后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的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答题正确率,并通过微信群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学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上网课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会更加了解,以前如果学生不主动和老师联系,那么师生的联系就比较少,但是通过线上的方式,我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戴松老师说,“我认为,线上教学如果能够转变观念、认真准备、改进方法,理论部分可以获得比线下教学更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授课中,他将会沿用部分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戴松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疑问。
何春耕:“重点要讲全、难点要讲透、逻辑性要强!”
“其实,我非常担心因为身体不便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学有执着热情的何春耕老师的担忧。2017年,一场始料未及的重病给何春耕老师的日常行动带来了不便,尽管这样,到现在尚未完完全全恢复的他还一直坚持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他说:“只要有勇气、信心和经验,多花一些准备时间,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还是可以做到的。”
面对这学期的线上教学,何春耕老师提前准备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步骤。在他看来,研究生网络教学中教师讲课内容的处理方法最重要,“重点要讲全、难点要讲透、逻辑性要强!”
何春耕老师。
“我妻子怕我吃不消,经常催我快些回家,我却没有那么在乎。”在学校上课时,何春耕老师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下课后,仍热情地与学生交流学习。这学期,何春耕老师一直线上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还经常和学生拉家常。何春耕老师门下的研究生隽晓宇同学说:“何老师在学术和情感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虽然忙于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何春耕老师也不忘关心本科生的教学。“给本科生上课是我的一种精神享受,他们自信的眼光、自觉的表现和自强的追求鼓舞着我。”何春耕老师说。他会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找工作,推荐学生出国留学等等。
从线下到线上,从教室到云端,变的是授课的地点和方式,不变的是化身“主播”的老师们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
来源: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实习编辑:张萌萌
责任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