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70年来新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重生发展。这速度背后是几代青年人的奉献和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新一代青年人怎么样?新湖南客户端推出《青春Young》系列稿件,与湖南优秀大学生对话,看他们如何用蓬勃青春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实习生 王晗 高佳雨 贺文静 王会仙 通讯员 蒋鼎邦 郑如莹 徐颖
(温铭接受采访)
本科期间就在英文SCI期刊上发表了三篇专业论文、多次获得奖学金、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湖南省仅3个名额)、参与全国优秀大学生实习计划(中央部委实习一个月)、校学生会副主席……拥有这样优异的成绩,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学生温铭在大四毕业时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惊讶的选择:去贫困山区支教一年。
“因为很多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做了。”温铭微笑着解释自己毕业时选择支教的原因,“做一些事情,能让一些人得到改变。我能发一点光和热,很满足。”
(温铭支教期间辅导学生)
2017年8月,温铭和另外3名同学带着简单的行李,搭乘火车转小巴,辗转来到了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这个村位于1000米的山上。每天只有一趟车从镇里上到村
里。除了外出打工的人,村民们大多数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也因为交通不便的限制,相比城市学校,这个贫困村的小学可以说是破败,除了电灯带电,就没有别的带电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了。但学校年级设置齐备,从幼儿园到6年级均有,每个班都有40多个人。
(学生毕业纪念照 第二排右五为温铭)
“村民们很淳朴,我们刚到学校,什么都不会做,还有同学因为水土不服腹泻不止,村民们赶紧给我们熬了一锅大米粥让我们吃,适应环境。”虽然过了这么久,但温铭还记得很清楚。所以当他站在讲台上,40多双纯真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时,他的内心涌起了身为教师的使命感。
小学原本只有7名老师,其中还有年纪大的返聘教师,承担不了6个班语、数、外、音、体、美的课程。于是,温铭和同学们一起负责四、五、六年级几乎所有课程。山村小学教学工作当然和城市小学不同。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司空见惯的电脑、视频等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在网上找资料、做视频课件播放给孩子看是温铭常做的事情,备课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孩子们很喜欢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做虽然我们麻烦一些,但上课效果好很多。因为很多孩子是少数民族,汉语差,上课有困难。不精心准备,他们上课走神、不专注,最终影响成绩。”温铭说。
(离开前与孩子们合影)
英语课对于温铭和孩子来说是个大挑战。“山村孩子跟城里孩子完全不同,城里孩子有的幼儿园就开始英语启蒙,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英语。而山里孩子从没接触过。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了到底有什么用。”他上了几次课发现,一个班也许只有3、4个孩子能跟上进度,第二天就能背、写先一天的学习内容,而其余孩子很勉强,或者完全不会。温铭只能改变教学办法:分开教学。基础好的上正常课程;基础差的,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内容重新学;还跟不上班的,放学后单独辅导。免费补课成了常有的事情。
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件,就是简简单单地对孩子们的学习上心,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家访时跟家长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日复一日做这些事,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成了他们的小尾巴。没课的间隙,温铭待在寝室看书,他们会围拢来一起看书;温铭看电影,他们也一起看,还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周末没课,他们带着温铭去抓泥鳅、看山里的风景。“孩子们很纯真,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很好。这种纯真被信任的感觉很难得。我很喜欢跟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说外面的世界,希望能激励他们通过学习考大学走出大山。”温铭说。
(参加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第三排左一为温铭)
一年支教时间,温铭就春节期间离开学校回了趟家。都说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在升学的宝贵年华中用一年时间去山区教小孩,是浪费吗?温铭觉得自己的收获远比付出多:“以前总想着去大城市,觉得各种方便各种繁华。支教一年给了我很多时间思考沉淀自己未来到底走什么样的路。个人的发展应该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村民生活条件差,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有责任给他们带来变化。”也因此,他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是:做好学生本职科研工作顺利毕业,最终去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基层工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