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出费用,却享五星宾馆待遇;我不是教师,却管理84名研究生;我不是红码,却置身红码堆中;我不是行家,却掌握防疫硬本领!” 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地址中心幼儿园老师熊卫聪的丈夫杨立新在朋友圈写下的这段话,引得无数点赞。

杨立新在朋友圈写下的这段话,令人动容。
“你想去吗?”熊卫聪问爱人杨立新。
“那就一起去吧!”杨立新欣然应允。夫妻俩得知学校招募抗疫突击队员,当即报名。
“都是跟我家孩子一般大的年纪,经过这一周的相处,跟这些孩子处出了感情、处深了友谊,看着他们就跟看着自己家孩子一样。”熊卫聪说。
熊卫聪的两个孩子在外地求学,儿子在天津,女儿在北京。“去年,孩子所在的城市也经历了疫情,我特别能理解作为父母会多担心自己的孩子。”
4月3日凌晨,50名转为绿码的学生走出隔离酒店,坐上大巴车返回园区,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驻守酒店的熊卫聪心里既不舍,又长舒了一口气。

脱下防护服的熊卫聪,满头大汗。

幸福的一家子:“我们家里4个人4个地方,网上见面。”

熊卫聪(右)、杨立新(左)夫妻俩。
夫妇俩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隔离酒店工作。“头一天,只有我一个人,说实话真的有点慌,”熊卫聪说,酒店有多少房间?可以接纳多少学生?用餐怎么保障……一百多号人的重任让她倍感压力,“第一天,连送餐机器人都‘累坏’了,罢工不走了!”
夫妻俩的酒店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手忙脚乱到沉着淡定,像守护自己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些被隔离的同学们。“每天忙碌完脱下防护服,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吗,”熊卫聪感慨地说,“穿上防护服才知道白衣天使的艰辛!”

熊卫聪(中)和队员们在一起。
“熊姐每天跟我们一起为一百多学生送三餐、发物资,安抚学生,工作能力比我们强!”同在隔离酒店的突击队员童宇清老师向熊卫聪竖起大拇指。
“幼儿园的阿姨从来都是最厉害的,职业感和职业教育能力超强。”驻点负责人张平老师说。
隔离回去后的学生们也牵挂着熊阿姨,“他们还给我点了水果捞送过来,我也不知道是哪几位好心的同学。”为了不让阿姨有负担,同学们特意跟送货小哥沟通,把外卖单都撕掉。
熊卫聪的儿子杨天航骄傲地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爸爸爸妈妈,这次干出了让我们感动一辈子的事!”

4月3日,恰逢杨立新生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4月3日这天是杨立新52岁生日,身穿防护服、化身“大白”的他,在隔离酒店度过了这辈子永生难忘的一次生日。杨立新许下的生日愿望是,“希望疫情早日退散,孩子们重返校园,安心学习!”
来源:融媒体中心
记者:周丹
受访者供图
实习编辑:沈政岐
责任编辑:周丹